昆明井蓋的使用在現在市面上是非常普遍的,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,那么為什么他的出場率會這么高呢?這主要還是要歸功于它...
查看詳情新聞中心
產品中心
井蓋沉降(俗稱“肚臍眼”現象)是城市道路常見的病害,不僅影響行車舒適性和安全性,還可能損壞車輛、加速井蓋破損甚至引發安全事故。要實現井蓋防沉降,需要從結構設計、安裝工藝和材料選擇三方面綜合施策,核心在于確保井蓋與周圍路面形成穩固、均勻受力的整體。
1. 結構設計的革新:防沉降井蓋系統
防沉降的關鍵在于改變傳統井蓋與井圈的連接方式。現代防沉降井蓋系統通常采用寬邊井圈法蘭盤設計。這個法蘭盤(邊緣)非常寬大,在安裝時被直接、牢固地壓實在路基結構層之間(通常在基層和面層之間)。當路面承受車輛荷載時,這個寬大的法蘭盤會將壓力分散傳遞到更大面積的路基上,而不是僅僅集中在井筒周圍的狹窄區域。這就像給井蓋穿上了一個“大腳板”,大大減小了單位面積的壓力,有效避免了井蓋周邊區域因承載力不足而率先發生的局部沉降。
2. 精細化的安裝工藝:分層壓實與標高控制
再好的設計也需要精準的安裝來實現防沉降效果:
穩固的基礎: 井筒本身結構必須堅固,底部基礎要夯實,這是整個系統的根基。
精準的標高定位: 井圈頂面標高的設定至關重要。它必須嚴格與最終設計路面標高一致,并精確預留鋪設瀝青面層的厚度。這確保了鋪路設備(壓路機)能直接碾壓到井圈周邊的瀝青層。
分層回填壓實: 這是防沉降的核心環節。在井圈法蘭盤安裝到位后,對其周邊區域進行分層回填(通常使用與道路基層相同的級配碎石或穩定土)。每一層回填料都要用小型壓實設備(如平板夯)進行充分、均勻的壓實,壓實度必須達到道路基層的標準要求。這個過程消除了回填土的空隙,使其密度和承載力與周圍路基盡可能一致。
同步碾壓: 在鋪設道路面層(尤其是瀝青層)時,壓路機必須直接、充分地碾壓覆蓋在井圈法蘭盤上的瀝青混合料。這使得井蓋周邊新鋪的瀝青層與法蘭盤緊密咬合,并與整個路面一起被壓實,形成一個受力均勻的整體結構。車輛荷載通過路面層傳遞到寬大的法蘭盤,再分散到路基,有效防止了井蓋與路面之間出現“軟肋”而發生差異沉降。
3. 材料與配件的保障
高強度的井蓋與井圈: 井蓋和井圈本身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(如球墨鑄鐵QT500-7或高強度復合材料),能夠承受設計荷載和施工碾壓的沖擊。
可靠的連接: 井蓋與井圈之間通常采用三點彈簧鎖緊或楔形自鎖等結構,確保井蓋在車輛沖擊下不跳動、不移位,保持與井圈的緊密貼合,共同受力。
適配的調平裝置: 部分系統配有可調節高度的裝置,便于在安裝時精確控制井圈頂面標高,并在未來路面加鋪時進行微調,長期保持與路面的平整。
總結來說,防沉降井蓋并非僅僅依賴井蓋本身,而是一個系統工程。 它通過寬大法蘭盤分散壓力、與路基整體錨固的設計理念,結合精細化施工(精準標高、分層回填充分壓實、同步碾壓) 的嚴格要求,并輔以高質量的材料和配件,最終實現了井蓋與道路的“同起同落”,顯著提升了道路的平整度、安全性和耐久性。可以說,“三分產品,七分安裝”是井蓋防沉降效果的關鍵所在。